都说“一胎照书养,二胎当猪养”,这话一点都不假。26岁的小王刚结婚就喜得贵子,如今宝宝已经4个月了。从怀孕开始,小王就买了很多母婴方面的书籍,发誓要养好这个宝宝。就在最近小王和家人发现宝宝看到大人吃饭就馋的流口水。
婆婆就说要给宝宝添加辅食了,小王则认为宝宝才4个月,现在添加辅食太早了。书上说,要满6个月才能给宝宝添加辅食,过早地添加辅食,宝宝的消化吸收系统发育尚不完善,会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,引起消化不良。那么什么时候该给宝宝添加辅食呢?
添加辅食的信号你读懂了吗?
当然,宝宝添加辅食也是有一些信号的。
第一个方面,对食物表现出感兴趣。有的家长说宝宝4个月的时候就对辅食感兴趣了,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。
但如前文所说,这个阶段即使宝宝感兴趣了也不建议就给添加。
第二个方面,抬舌反射消失,能吞咽辅食了。抬舌反射是孩子出生之后自我保护的方式,为了避免吞咽一些异物。
第三个方面,ta能用手抓住食物,准确放到嘴里了。最后一个方面就是,孩子能够坐稳了。
另外,从开始给孩子添加辅食,就要训练ta坐餐椅,而不是抱着喂。
这种餐椅应该是能让宝宝好好坐着的,然后可以摆放一些特殊的碗具的。
辅食添加的大原则
1.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
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,妈妈应该按“淀粉(谷物)→蔬菜→水果→肉类”的顺序来添加。不可一次给宝宝添加好几种辅食,建议妈妈在1-2天内添加的食物种类不要超过两种,这样可以让宝宝对不同味道的食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。在给宝宝添加辅食后,要观察宝宝有没有出现不良反应,如果一切正常,再尝试下一种辅食。
第一次添加辅食的时候,最好由一小勺的量开始,观察宝宝是否出现不舒服的反应,然后再慢慢地加量。比如添加蛋黄时,先从四分之一甚至是更少量的开始,如果宝宝可以耐受,四分之一的量保持几天后再增加到三分之一的量,以此例推,直至添加整个蛋黄。
.辅食浓度由稀到稠
最初可用母乳、配方奶、米汤或水将米粉调成很稀的稀糊来喂宝宝,确认宝宝能够顺利吞咽、不吐不呕、不呛不噎后,再由含水分多的流质或半流质渐渐过渡到含水分少的泥糊状食物。
什么时候不要喂宝宝吃辅食呢?
给宝宝添加辅食后,当宝宝出现这三种情况下,父母不要喂宝宝吃辅食,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。
①宝宝生病时
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,宝宝生病的时候,一般没有胃口,大多数宝宝都愿意吃辅食。因此,当宝宝在高烧、感冒等生病的时候,父母最好减少宝宝的辅食量或只让宝宝喝奶,不喂辅食。因为这时候的宝宝消化系统较弱,新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生理紊乱,不利于宝宝尽快恢复。
有些宝宝添加辅食后,会出现过敏的情况。当宝宝发生过敏时,父母要注意观察哪种辅食与过敏关系较大。宝宝过敏可能就是由于辅食中含有过敏原。父母需查明宝宝的过敏原,并予排除接触,且等宝宝过敏症状消退、身体恢复后再添加新辅食。
③宝宝拒绝辅食
刚刚开始吃辅食的宝宝,如果妈妈尝试多种方法后,宝宝还是不肯开口吃辅食。这时,妈妈就不要勉强宝宝,可以先等等,让宝宝一切准备好了,能愉快张口吃的时候,再开始添加。
孩子的辅食制作是非常有讲究的,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很关键,怎么制作就更关键。很多妈妈不会制作辅食,就按照大人的菜谱来给孩子做,导致孩子吃得不消化,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脾胃引起积食。
所以建议妈妈们在养育孩子中要学着制作辅食。这里强烈地推荐一本受到万千妈妈追捧的辅食书《每周辅食吃什么》。
这本书从宝宝六个月添加辅食开始,一直到孩子三岁的食谱都有了,并且详细到每一周每一天的食谱安排。
比如10月龄孩子一周的食谱举例,比如周一第一顿喝奶粉或是母乳加餐一块苹果,第二顿吃奶粉或母乳,第三顿吃生菜软米饭,第四顿吃母乳或奶粉加餐一个淸甜翡翠羹,第五顿吃鸡胸肉软粥,第六顿喝奶粉或母乳……
而且每一道辅食都有很详细的制作方法,比如准备的时间,烹饪的时间,难易指数,以及需要的食材,具体做法,能给孩子补充什么营养等。
除了有文字版之外,还有视频制作教程,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就可以了。
妈妈根据宝宝的月龄,选择合适的辅食来制作,宝宝也能吃得好长得快。买回来的妈妈都给了本书很高的评价,对于新手妈妈很友好。一本好书在手,喂孩子吃辅食心里就有了底。
如何循序渐进,营养丰富地给孩子做辅食,完全不用家长操心,因为每一周的食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,家长只要跟着做,美味营养的辅食就能满足孩子的胃口。
0-岁的宝宝饮食,看这一本就足够了,相当于请了一位专业营养师。价格也不贵,只要69元,就相当于请了一位专业“营养师”回家。
有了专业人士助力,就算是新手爸妈,也能让辅食添加变得得心应手。点击下方商品链接,即可购买: